技术新看点
全市首例|本溪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成功完成高龄重症患者主动脉瓣置换手术 填补本溪市空白
2024年12月21日,本溪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刘爱军主任带领科室团队联合超声医学科、麻醉科、医学影像科、ICU等科室展开多学科协作,在北部战区总院韩雅玲院士心脏瓣膜团队的指导下,成功为一位82岁高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完成主动脉瓣置换手术(TAVR)。此次手术是本溪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完成的首例TAVR手术,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显著改善,手术效果理想,实现了经导管主动脉瓣介入治疗“零突破”,填补了本溪市在复杂结构性心脏病微创介入诊疗领域的技术空白,为主动脉瓣疾病患者的治疗积累了宝贵经验。
什么是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狭窄(AS)是常见的心脏瓣膜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主动脉瓣狭窄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据流行病学调查统计,我国心脏瓣膜病的发病率为2.5%~3.2%,其中超过75岁的老年人瓣膜性心脏病发病率高达13.3%。活动后胸闷气促是该病最常见的症状,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可能发生猝死。药物治疗对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治疗效果非常有限,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式。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优势?
传统的心脏手术需要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且需要开胸进行,有一定的创伤、恢复较慢,很多患者由于身体条件或心理恐惧而未选择手术治疗。因此,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或称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应运而生,这是一种微创的介入手术,通过股动脉送入介入导管,将人工心脏瓣膜输送至主动脉瓣区打开,从而完成人工瓣膜置入,恢复瓣膜功能。手术无需开胸,因而创伤小、麻醉时间及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手术优势明显。特别适合高龄、体弱并发症多、心功能低的患者。近年研究显示,与药物治疗相比,TAVR可以降低46%的死亡率,并显著改善无法接受传统手术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推广与应用
TAVR是心脏瓣膜病治疗领域的里程碑式进展,从2002年全球第一例TAVR术实施至今已经20余年,这20余年技术不断精进,器械不断创新,循证医学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TAVR在全球范围的推广与应用,TAVR已经成为主动脉瓣狭窄的一线治疗方法。我国于2010年首次开展,目前手术增长很快,已经是一种成熟的操作技术。
但由于主动脉瓣狭窄病人一般都是高龄且高危的病人,手术风险高,本溪市在该领域的治疗还处于空白。为早日开展该技术,使本溪市主动脉瓣狭窄病人足不出市就能解决病痛,近年来,本溪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刘爱军主任带领团队联合医学影像科、超声医学科等科室,潜心学习理论、参加培训及观摩手术,召开患教会等,积极提高病人对AS的认识及治疗信心,为手术的成功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龄重症风险高 举全院之力保患者安全
今年82岁的张奶奶,以一年来间断胸闷、胸痛发作,加重2天为主诉,到本溪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就诊,既往身体健康,经心脏彩超提示,张奶奶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伴轻度关闭不全,主动脉瓣收缩期血流速度为5.2m/s,平均PG:47mmHg,有实施主动脉瓣置换手术(TAVR)的适应症。家属听闻治疗信息后,强烈要求手术治疗。刘爱军主任为张奶奶行进一步的影像检查后,请示北部战区总医院韩雅玲院士心脏瓣膜团队专家,又进行了手术风险的评估。
为了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院长马俊亮亲自协调各部门、各相关临床科室工作。副院长陈韬组织术前讨论会,心内科联合ICU、麻醉科、超声医学科、医学影像科及心胸外科,组建结构性心脏病诊断MDT专家团队,共同为患者进行术前多学科讨论,详细评估适应症、手术风险、并发症预防、围手术期管理等,最大限度地确保患者手术安全。此外,医保科、物价科和卫材科等多部门还给予大力支持,为手术如期进行保驾护航。2024年12月21日,北部战区总医院心内科瓣膜团队王斌等教授亲临指导,手术采用全身麻醉(非插管)的麻醉方式,历经2个小时,使主动脉人工生物瓣膜经过导管成功放置在患者主动脉根部,手术取得圆满成功。
术后第二天患者即可下地活动
术后造影及即刻超声未见明显反流和瓣周漏,冠脉无阻塞,瓣膜置入位置良好,形态完整,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术后心脏彩超显示:主动脉瓣收缩期血流速度2.6m/s,平均PG:10mmHg,较术前明显改善。目前,张奶奶症状已缓解,并于12月22日由监护室转到普通病房,并可以下床活动,张奶奶和家属激动万分。近期,张奶奶即将康复出院。
此次手术是本溪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完成的首例TAVR手术,为AS患者治疗提供了新选择,为存在外科手术禁忌症或手术风险高的患者带来了治愈希望,为患者的寿命及生活质量带来极大获益。该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本溪市在主动脉瓣狭窄介入治疗领域获得重大突破。未来,本溪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将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为中国足彩在线主动脉瓣膜疾病患者提供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