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专题
世界胰腺癌日丨警惕“癌中之王” 守护“被忽视”的胰腺
在我们身体的上腹部深处,有一个“默默奉献”却至关重要的器官——胰腺,它既负责分泌消化酶分解食物,又承担调节血糖的关键任务。然而,一旦胰腺发生癌变,其病情隐匿、进展迅速、预后较差,因此被称为“癌中之王”。世界胰腺癌日定在每年11月的第三个星期四,旨在提升公众对胰腺癌这一“癌中之王”的认知,呼吁我们共同关注这一高危疾病,推动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一、五大危险因素,您中了几条?
胰腺癌的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主要包括:
1.吸烟:是最明确的危险因素,吸烟者风险是非吸烟者的2-3倍;
2.饮食结构失衡:长期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及频繁饮用咖啡可增加风险;
3.肥胖与糖尿病:体重超标和糖尿病,尤其病程超过10年,显著提升发病可能;
4.慢性胰腺炎:反复炎症刺激可诱发癌前病变;
5.遗传与化学物接触:家族史及长期接触杀虫剂、染料等也需引起警惕。
二、这些“身体信号”,千万别忽视!
胰腺癌早期症状不典型,但出现以下表现时应尽早就医:
1.中上腹或背部的持续性疼痛,夜间加重;
2.皮肤或眼白突然发黄、尿色加深、大便变浅,呈陶土色;
3.短时间内体重明显下降,伴食欲减退;
4.血糖异常波动,原控制良好的糖尿病突然恶化;
5.部分患者可伴有低热、乏力或消化不适。
三、如何科学诊断?
医生通常会通过“组合拳”方式明确诊断:
01血液检查
血液肿瘤标志物(如CA19-9)检测;
02影像检查
包括超声、增强CT或MRI,可有效发现病灶;
03病理活检
通过穿刺或手术取样进行确诊。
四、多学科联合,个体化治疗
目前胰腺癌强调以手术为核心的综合治疗:
1.根治性手术适用于早期患者;
2.化疗、放疗可用于术前新辅助、术后辅助或晚期姑息治疗;
3.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方法也为部分患者带来希望。
五、预防是关键:守住生活“五道防线”
1.戒烟限酒,远离烟草;
2.均衡饮食,多吃蔬果、粗粮,控制红肉与加工食品;
3.维持健康体重,避免肥胖;
4.积极控制糖尿病与胰腺炎,定期复查;
5.减少接触化学有毒物质,做好职业防护。
胰腺癌虽然凶险,但通过健康生活方式、定期体检与危险因素控制,我们完全可以降低患病风险。提醒您:身体无小事,异常早排查,守护胰腺,就是守护生命。
本文不构成任何医疗建议,就医请遵医嘱
参考文献:
1.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 胰腺癌综合诊治指南(2021)[J]. 中华肿瘤杂志, 2021.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慢性胰腺炎诊治指南[J]. 中华消化杂志, 2018.
3.王成锋等. 胰腺癌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