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彩在线

图片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科普 >>健康促进

健康促进

精准医疗丨不同年龄段的人,都适合做PET-CT吗?

字号: + - 14

5.jpg

  PET-CT将PET与CT完美融为一体,由PET提供病灶详尽的功能与代谢等分子信息,而CT提供病灶的精确解剖定位,一次显像可获得全身各方位的断层图像,具有灵敏、准确、特异性高及定位精确等特点,可一目了然地了解全身整体状况,达到早期发现病灶和诊断疾病的目的。

  01 PET-CT检查具有怎样的优势?

6.jpg

  PET/CT具有早期、安全、准确、快速、性价比高5大优势,通过全身PET-CT检查,可精确分析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恶性程度、肿瘤与周围组织关系,能发现普通CT扫描中所忽略的细节。

  早期:当一些早期肿瘤解剖结构还没发生改变时,PET-CT在对肿瘤诊断过程当中就能发现隐匿的病灶,此时肿瘤处于初期,治疗后痊愈的可能性很大。

  安全:PET-CT使用的放射性核素,大部分与人体生命的基本核素是相同或相似的,所使用的放射性药物剂量低,核素半衰期短,患者进行检查是安全无创的。

  准确:PET-CT检查可从解剖结构、功能代谢方面对疾病进行诊断,采集的图像有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从多维度对疾病进行诊断,还可用SUV值来进行分析,准确度高。

  快速:PET-CT一次检查可获得全身的断层图像,大约只需要20分钟,包括头部、颈部、胸部、腹部、盆腔、乳腺及全身的骨骼系统,一次成像可获得全身的图像。

  性价比高:如早期诊断发现是原位肿瘤,可精准评估后行手术治疗;如PET-CT发现肿瘤广泛转移,可直接行放疗和化疗,查看术后的疗效,精准调整治疗方案,所以PET-CT可减少手术治疗和额外的费用,性价比高。

  02 PET-CT检查适合老年人吗?

  肿瘤好发于中老年人,因此PET-CT检查最适合中老年人群的,优势如下:

  1.老年人本身体质就比较弱,对活检等有创伤的检查,身体往往承受不了,而PET-CT正好弥补这个弊端,是没有创伤的检查。

  2.老年人是肿瘤高发人群,PET-CT检查是目前较准确的肿瘤检查仪器,通过全身检查,对肿瘤病灶定位、定性、定量、定期,做到精准治疗。

  3.老年人做PET-CT检查是一种相对轻松便捷的方式,简单的检查流程、详细的检查报告等,都是老年人就诊检查的优势。

  4.老年人身体抵抗力不强,患癌概率高,更要及早做PET-CT检查筛查肿瘤。另外,PET-CT检查是无创检查,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对老年人而言是比较理想的检查方式。

  03 PET-CT检查适合小孩吗?

  虽然PET-CT是很好的查癌工具,但是对于儿童(10岁以下)、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如非必要,不建议做PET-CT检查。婴幼儿好动,缺乏自制力,而PET-CT检查需要受检者保持安静放松的状态,不能说话和移动,因此,婴幼儿很难配合PET-CT检查。

  另外,对幽闭恐惧症患者,在PET-CT的封闭空间会产生焦虑不安,这种情况下还需要注射药物以保证安静检查。

  04 哪些情况下,孩子需做PET-CT检查?

  PET-CT对于肿瘤诊断、分期、疗效和预后评估等多个方面有重要作用。常规检查手段未明确病情,且孩子出现持续的发热、消瘦等不明状况;此外,如果出现了癌前病变或家族中有亲属患有癌症,这些情况下,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给出检查建议。

7.jpg

  05 在检查前需要做哪些准备?

  做PET-CT之前,要全面了解PET-CT的利与弊,结合医生的建议,判断有无做PET-CT的必要。

  根据PET-CT检查对于血糖的要求,保持血糖稳定,空腹血糖通常控制在6.1mmol/L以下。如果患者血糖控制不好,但又必须做PET-CT检查,应将检查前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检查前,不要饮用含糖饮料、咖啡、茶水和含酒精饮料等,根据医生的具体要求做好准备。

  在做PET-CT检查前如果做过CT、增强CT、钡餐等其他检查,建议根据医生建议做好时间间隔,避免影响检查结果。

  患者在PET-CT检查之后,一定要多喝水促进放射性物质的代谢,最大程度减少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在检查后的24小时内,避免与孕妇和儿童接触。

  参考内容:

  1.姚稚明,屈婉莹,郑建国,等.我国部分地区PET/CT检查的人群和病种构成现状分析[C]//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首届全国肿瘤核医学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07:2.

  2.Parisi MT, Bermo MS, Alessio AM, Sharp SE, Gelfand MJ, Shulkin BL. Optimization of Pediatric PET/CT. Semin Nucl Med. 2017 May;47(3):258-274.